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工程策划 >> 采购招标 >> 正文
国际采购中货物交货期风险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作者:吴春生 来源: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1-20 15:17:08

  摘 要:国际采购中货物交货期的风险,可以在签约前、签约时、执行中以及发生问题后的处理这四个阶段,得以有效防范与应对。

  在货物买卖中,无论是国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按合同约定日期交货都是卖方的最基本义务和买方的最基本权利之一。而在近几年的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卖方延迟交货时有发生,在国际贸易中也是经常发生的问题之一。尤其是从2004年以来,中国、中东海湾国、印度等经济新兴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全球经济的复苏,使得国际能源和钢材市场的供应紧缺,供货商的生产任务十分饱满,以至很多国外信誉较好的供货商也不能按期交货,给买方的生产和工程建设造成了严重损失。延迟交货,往往是由于发生不可抗力、市场环境变化、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大范围金融危机、卖方工作不力或恶意行为等外部原因造成的,但有时也与买方自身因素有关,比如买方盲目乐观,防范风险意识不高,订立合同时相关条款不够严谨,对合同的跟踪和执行不力,工期出现问题时缺少应对措施或处理不当等等。本文从国际贸易实务角度,结合本人多年的采购从业经验,来分析国际采购中有关交货期风险和防范、应对措施,以期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签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防范风险

  在订立进口买卖合同时,大多数买方代表都非常注重合同的谈判阶段,在6大主要交易条件即货物的品质、数量、包装、价格、交货和支付当中,当事人尤其关注货物的质量和成交价格,而对合同谈判前的信息收集、调研和风险防范意识重视不够。俗话说,防范于未然,的确,有防范的预案远胜于事后的补救,如果在签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力争从源头上预防违约,就能够有效地规避合同风险。

  1 安排好采购计划,在时间上要预留空间

  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立项和审批上,往往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在项目未得到批复前,由于计划、资金得不到落实,采购无法启动。而一旦获得批准,工程建设完成的后门被关死,从设计到采购直至安装、开工,进度安排往往都十分紧张,留给进口采购的周期常常得不到保证。因此,在合同谈判阶段,总是想方设法要压缩交货期,甚至达到了每日必争的程度。这不但将导致采购成本的上升,而且难以保证合理的生产周期,进而增加了采购风险。如果自项目启动后,预先选择好合理的时机,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在具备一定条件时,先做预询价工作和正式签约前的一些准备工作,一旦项目获准,就可以节省时间,同时也使自己具有较多的谈判空间和回旋余地,使买方处于主动地位。

  2 市场信息调研和行情分析

  市场经济环境下,供求矛盾和价格行情直接受市场供求关系作用影响,所以在采购前对市场形势和行业变化需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市场供应的需求状况,调查可供选择的供货商的竞争程度,对于他们正常交货时间和交货风险的潜在因素进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防范于未然,降低交货期的风险。以钢材采购为例,自2004年初开始,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投资过热,能源市场的高价走势,导致世界范围内连续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旺盛需求,全球主要钢材供货商生产任务十分饱和,报价提供的交货期与往常相比一再延长。此时,只要能预先掌握市场行情,突破常规,提前1至2个月采购,其结果可能就会满足供货周期需求,甚至会提前交付。

  3 供货商资信调查

  在启动商务程序之前,选择诚信、合格的供应商,是保障合同顺利履行的前提条件,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比采用严格的合同条款更为重要。供应商的诚信一般表现在货真价实、信守合同承诺、按期交货方面。正常情况下,国外一些有实力的大公司一般报价比较真实,签约后能够保证供货质量和交货时间。同比,小型供应商或代理商的履约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对市场风险的承受能力,出现迟交货或发生质量问题的几率相对较大。所以,在与这些公司开展业务前,一定要进行资信调查。资信调查的方式,可以通过专业信用管理公司或行业协会、商会等机构实施,也可以通过一些与供应商有过合作的第三方(如保险公司或外运公司)进行了解,必要时还可以安排人员到供货商工厂所在地或对其产品实际用户进行考察调研。通过这些程序,买方可以客观了解被调查供货商的银行资信、经营状况、加工规模和装备水平、同类产品的业绩、履约能力等情况,从而合理地评估合同风险,做出正确的商务决策。

  二、签约时争取合适的条款以控制风险

  一个精明的买主,不但要保障所采购货物的品质、数量,而且应该把握货物运抵目的地前的每一个环节,诸如装运日期、装载、运输等风险都应尽量取得控制权。所以,在合同谈判和签约时,买方应该采用严谨而合理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