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河南汤阴县:五项措施全程监管
一男子冒充村干部“招标一亿大
350万元道路出新工程竟没招投标
佛山高明:近600项建设工程通过
论工程招投标中的不正当竞争分
浅析工程招投标中的不足与应对
淄博工程招投标有新规 万平米以
建设工程招投标舞弊行为及对策
我国招投标中政府行为的规范
规避施工招投标阶段财务管理风
建设工程最低价格密封招标和投
招投标仍是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腐
论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的招投标
工程量清单招标的方法及其特点
工程招投标潜在问题分析
浅谈我国招投标市场中存在的问
招标评标中的价值工程
标书的格式
招投标领域五大问题待破解
江苏扎实抓好工程建设领域招投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工程策划 >> 采购招标 >> 正文
流氓语境下的中国式招投标
作者:曹晓昕 来源:互联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09-1-13 13:58:19
生恰当的评审结果。

  有的评审委员给方案的评语看似理性的点评,其实完全是经验意识下中庸的套话,意在回避感性化的言语,当建筑价值观脱离了个性化的人的体验从而变成经验式的总结,和建筑的个性体验无关甚至成为其杀手,使建筑学变成以经验和“喜闻乐见”为标准的“现象建筑学”,或成为教条的“形而下”式的清规戒律。仔细阅读一下境内外评委给方案下的评语,并非是语境的不同,全然是评判价值的不同。同样的观念落差也反映在库哈斯、伊东丰雄、赫尔佐格、安藤忠雄等当红国际建筑明星在上海、北京等重要地段的落标上,他们常常抱怨缺少高水平的国际评委。我们绝对有理由怀疑这些话是他们为自己的失败所作的开脱,但我们也有更多的理由怀疑现有的评委会组成办法是否已成为了招投体系中的瓶颈。

  但目前为止在学术刊物上我还未看到一篇谈论这一问题的文章:因为对于建筑前辈的怀疑几乎就是大逆不道,搞不好是自废武功断送前程。其实前辈的老龄建筑师全体并非我怀疑的对象,很多建筑前辈依旧精力旺盛,社会思考和作品不断(我甚至觉得他们标评得太少了)。即便是对于部分老一辈建筑师的评标能力的质疑,也同样不会改变我对他们的敬意,那一段的中国建筑史毕竟是他们书写的,今天也希望他们能更好地发挥余热,这些“质疑”和“敬意”都源自内心的真诚,比起温良恭俭让式的“虚伪”要更有实际意义。

  伪草根情节下的公正

  招投标制度最早产生于1782年的英国,主要是针对政府的采购行为。后来进入到设计行业,目的是要打破大师和大事务所的垄断,塑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为刚出道的年轻建筑师提供机会。颇有些象现今社会中的最时髦的海选行为,充满了草根情节,让所有的初出茅庐的年轻建筑师都可以拥有一夜成名的幻想。

  但中国式招投标制度却具有很强的伪草根性:表面上看每个建筑师个体可以通过不断地在一个个项目上的竞标成功达到事业上的成就乃至成为大师,然而前面的分析让我们发现在投标的具体操作中建筑师毫无话语权可言,为了中选甚至要揣摩业主的意图和评委的好恶,最终中选实施的方案其实也只是权力之下业主和评委个人判断标准的表达,即权贵意识的表达,哪里来的什么草根性。在90年代以前没有投标,到处都是委托任务的时代,中国的建筑师还不太会说话;现在会说话了,因为项目全是投标,却发现失去了话语权。历史给苦涩的中国建筑师幽了一默。

  对于中国式招投标的投降与逃脱

  面对日益流氓化的中国式招投标,建筑师的思想弱势地位也日益显著:设计任务的有限性和生存的必需性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投降,即放弃自身的独立性思考,放下批判的立场,转而选择了迎合,而这种迎合还不仅是蓄意与权利方的趋同,更有患得患失心态滋养下的揣摩和献媚。

  在大部分人用投降来换取生存的同时,也有极小一部分人选择了另外一种状态,逃脱。张永和、王澍、刘家坤、张雷等一批“试验建筑师”通过各种方式对现有的中国式投标制度形成了一次集体性的胜利大逃亡:他们的建筑实践并非通过常规意义上的中国式招投标而赢得设计权(即便是投标也只是法律意义上的形式),他们的胜利表现在这些建筑已使他们在中国的建筑师群体中脱颖而出,形成了影响力,并为世界范围的建筑界所关注。

  但我并不认同给 “试验建筑师”的称谓,如果是试验也应该看作是对现有招投标制度的一种试验。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逃脱后以一种更自我的姿态来批判被中国式招投标锁住的所谓主流设计。正是大量由中国式招投标抹杀了批判力和创造力的建筑的存在,才使得“试验建筑师们”一战成名,看看他们那些为世界建筑界所关注具有文化价值影响力的,并拿走了非官方的重要奖项的项目,几乎都非是中国式招投标的产物。这些逃离中国式招投标的建筑,轻松地回归了建筑原本的本性,却被业界匪夷所思地叫做“前卫建筑”。需要质疑的是这些建筑太“前”了,还是让招投标锁住的所谓主流的设计太“后”了? 所谓创新哪里是源自什么继承?创新的原动力一定是来自于批判,来自对历史和现有行为惯性的批判!换而言之,创新是批判的结果而非一种目的。

  自从出了“试验建筑师”这么一批少数人,吸引了大量眼球,成为境内外媒体的骄子,但是他们的建筑作品在市场中却始终被边缘化——在重要地段,国家重要的投资项目,在公众中有影响力房子几乎找不到他们的身影——原因是这些重要项目需要进行中国式的招投标。我想这正是质疑是中国式招投标积极性的最有力证据。

  非结语的结语

  在这个生活方式剧烈变异的时代,所有人都可以对既定的法则提出质疑,甚至可以怀疑建筑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21cpmzhang    责任编辑:21cpmzhang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