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河南汤阴县:五项措施全程监管
一男子冒充村干部“招标一亿大
350万元道路出新工程竟没招投标
佛山高明:近600项建设工程通过
论工程招投标中的不正当竞争分
浅析工程招投标中的不足与应对
淄博工程招投标有新规 万平米以
建设工程招投标舞弊行为及对策
我国招投标中政府行为的规范
规避施工招投标阶段财务管理风
建设工程最低价格密封招标和投
招投标仍是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腐
论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的招投标
工程量清单招标的方法及其特点
工程招投标潜在问题分析
浅谈我国招投标市场中存在的问
招标评标中的价值工程
标书的格式
招投标领域五大问题待破解
江苏扎实抓好工程建设领域招投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工程策划 >> 采购招标 >> 正文
流氓语境下的中国式招投标
作者:曹晓昕 来源:互联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09-1-13 13:58:19

  主要通过方案竞赛而完成的设计招投标在近几年国内设计市场中表现出了一种矫枉过正的状态:不光建筑师们把个人职业生涯荣辱成败的“千钧”放在了方案投标的“一发”上,作为建设项目的主体的建设方也集体性地患上了投标依赖症,不惜时间和金钱进行多轮多家的方案比选,认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寻找到最佳方案。

  崔恺建筑大师在近期谈到“……太多太滥的设计竞赛,耗费了太多的设计资源,也不一定产生好的作品。因为好的建筑不一定要有新奇的概念和夸张的外观,更重要是建筑的品质,而这依赖于建筑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经验……”。过度的设计竞赛使年轻建筑师忽略了设计、建造全过程的素质训练和经验积累,蜕变成概念设计师和造型师。而围绕方案竞赛所产生的大量的图文、模型制作的工作及几乎消耗掉了1/3甚至1/2以上方案设计周期,如此这般的无用功稀释掉了原本应细致展开的设计工作,这样的行为结果只有一个:效果图质量提升,建筑完成质量下降。

  方案招投标方式的矫枉过正,过度消耗可从表现图、模型公司和图文公司的火爆窥见一斑。仅北京一地大小公司就上千家之多,诸如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这样的大院周边密集程度就更高,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大珊瑚礁和遍布它周边寄生的海洋生物群落。很多设计院一两年都拿不出一本建成项目的作品集,效果图和模型从原本设计的辅助手段逐渐登堂入室,成为设计的成果,设计院的宣传手册上也越来越多的实景照片被效果图取代。当方案比选演变成效果图和模型大赛后,原本从建设方流向设计院的设计费用源源不断地流向了效果图和模型公司。资本的分配也反映着设计资源的分配状态,得不到更多资本分配的建筑师怎么能把设计做好?业主是在买建筑设计还是在买建筑画片和模型?很多甲方肤浅地认为概念设计和效果图就是建筑设计中创造力的全部,好的概念设计只需经过程式化的细化(施工图设计)就可以演变成理想中的建筑,真是大错特错。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中规定: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均要进行设计招投标。某种意义上正是它把建筑师和业主推向了招投标的偏执状态。很多甲方即便是在时间和资金都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仍旧要通过多轮的方案竞赛寻找实施方案。

  对于专家评委的质疑

  在《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第九条规定:“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或其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熟悉相关业务的代表,以及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的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还有许多条款,这常常使我们对招投标的公信度深信不疑。然而,在房地产项目上资本和金钱过多地操纵下,评委很难保持真正的立场,在评审会上有了独立性的意见,也很难改变最终的结果。道理很简单:开发商不仅为项目买单,也为评委的出场费买单。即使是政府和公共事业投资的项目,表面上是由独立的招投标单位进行运作,为评委买单,而实际他们也要靠着行政主管领导的权力为他们买单,行政主管领导的意志依旧渗透在招投标的全过程中。这样被金钱和权力包养的评审委员会其立场的独立性自然要受到质疑。对于大部分人,一边要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一边要将表面的学术逻辑进行圆场,这种行为颇像行走于江湖的流氓大佬,黑道上拉场子赚钱,白道上兜圈子做平衡。

  另外,评委观念的滞后性是评标结果水平低下症结所在,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以外的地区性评标中尤显突出。中国目前建设规模巨大,造就了一批职业化评委。繁多的评审已基本上要成为他们日常的工作。当然也有少数看不起这千把块包养费的评委,拿评审权寻租的。评委的老龄化在每一个行业中都有此规律,可恰在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却产生了不可思议的消极影响:

  首先他们往往是在各设计单位由老龄化的曾经的技术骨干。虽然可以称之为骨干,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之中的部分人甚至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作品。由于中青年建筑师的崛起,加速了他们脱离设计一线队伍的时间,很多人已是解甲归田的退休状态。这一点西方却不同,“运动员”和“裁判”并非固定群体,大部分评委均来自一线作战的建筑师。

  其次中国建筑设计行业所处的时代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时代,环境压力、土地资源、商业价值、业态管理已成为建筑学的新的构成要素,视觉艺术领域的新思潮正通过不同渠道折射进建筑学领域,并借助时尚传媒形成新的社会价值。建筑学固有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使其内核和外延远远超过了“实用、美观、经济、坚固”的范畴。一些传统的建筑审美标准被颠覆,新的观念和价值几乎是建立在对老龄评委工作年代价值观的批判上,很难想象用他们的旧有的思想标杆来度量中青年建筑师现有的思想价值观,能否会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21cpmzhang    责任编辑:21cpmzhang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