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企业管理 >> 管理体系 >> 正文
浅谈川气东送管道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要点与经验
作者:佚名 来源:考试吧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4-1 16:53:29
,在设计中,始终坚持水保措施主要以恢复原土地利用类型为主。渣场、临时用地除满足堆渣容量、堆渣安全和防治水土流失等要求以外,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进行林草种植或形成耕地。

  ⑶水土保持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在水保设计中,应最大可能地考虑当地百姓利益,千方百计做到保护耕地、保护水质、修复道路、完善截排水系统、保护当地的文物景观,力争做到施工建设与当地经济和谐发展。

  3.2.2强化后续设计,进行“点对点”出图

  对于长输管道工程而言,施工前和施工后地形地貌大不相同,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现场勘查设计,才能更切合实际,指导施工。还有一些地质灾害,不良地质现象,只有开挖时才能发现。为确保设计图纸紧密贴合现场实际情况,设计人员在施工期间要深入施工一线,与监理、施工单位进行对接,对原水保施工图纸进行了认真的检查核实,根据现场实际进行补充修改后,提供“点对点”设计图纸,再由施工单位组织施工。

  3.3 施工方管理要点与经验

  3.3.1生土熟土分别开挖堆防,确保耕地复耕质量

  管沟开挖时,土方按照熟土(30cm以上的表面土)、生土(含有碎石或卵石)分开堆放,将生土、熟土分别堆放于管沟两侧,或将生土、熟土堆放于一侧但必须采取隔离措施分开堆放,回填时依次回填。这样可以避免生土中石块等杂质掺入熟土,确保耕地恢复质量。

  3.3.2加强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减少施工期水土流失量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覆盖、临时排水沟等临时防护措施,防止管道土建工程施工对地表产生的破坏在施工期间永久性水保措施未能及时跟进的空档产生的水土流失。

  3.3.3妥善处理开挖弃渣,变废为宝产生效益

  在黄石长江盾构和山区段隧道穿越等穿越施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弃渣。施工单位与当地政府和群众紧密联系,结合当地特点,将开挖弃渣作为建筑材料得到极大利用。既减少了弃渣占地,又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减少了水土流失,同时为地方群众创造了经济效益。

  3.3.4植物措施应加强后期养护,及时补载补种,确保绿化效果

  实施植物措施应加强后期养护,确保成活率。但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施工时段的制约,一次播种或植草的成活率和保存率相对较低,因此在实施植物措施时发现成活率较低时应及时进行补植补种和长时间的抚育管理,确保绿化效果。

  3.4 监理方管理要点与经验

  监理机构应具有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资质,聘请注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理工程师从事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工作。在监理过程中,要做好水土保持工程的全过程监理,监督施工单位做好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积极协助现场设计人员做好后续设计工作。

  3.5 监测方管理要点与经验

  长输管道建设必须进行水土保持监测。适时的监测有利于正确分析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效果,并依据监测结果和标准,及时补充和完善相应的水土保持设施,达到方案要求的防治目标,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3.5.1全面调查监测与重点观测相结合,合理布设监测点

  全面调查是对整个管道工程的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而言,主要针对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及防治措施的动态变化。重点观测即对特殊地段较长期的连续监测,主要针对侵蚀强度监测,特殊地段及突发事件监测。因此,在布设监测点时,山区、丘陵区、岗地区、开挖穿越区、大中型河流穿越区以及输气站场等重点监测部位要布设监测点或对监测点进行加密。

  3.5.2 对建设过程进行全程监测,定期提交监测报告,

  水土流失监测时期主要分为工程建设准备期、建设期与运行初期,根据管道工程施工时间,一般要监测几年时间。每年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水文情况固定监测时间确定监测次数,遇暴雨需加测次数。监测方结合项目和项目区水土流失特点,对主要水土流失部位的水土流失情况及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进行检测,分析各影响因子对水土流失的作用情况,分析监测部位水土流失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定期编制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并向当地水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业主,以确认水土流失状况,帮助建设方有效的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川气东送管道水土保持工程在建设方的领导下,在设计、监理、施工和监测方的通力配合下,目前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良好,根据监测数据显示各项指标均满足《水土保持方案》要求。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